虞愚
哲学家、诗人、书法家
虞愚先生原名虞德元,字竹园,号北山,法名佛心,于1909年农历八月十五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祖籍浙江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1989年于厦门逝世,享年80岁。
虞愚年表
1909年
农历八月十五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
1923年间
就读于厦门同文中学。
1925年
入武昌佛学院,从学于太虚大师学习佛学。期间,皈依高僧印光老法师,取法名“佛心”。
1926年
于《海潮音》月刊发表佛学论文《我之研究》,所写《上太虚法师书》获《海潮音》月刊选登及于该刊发表多首诗作。
1927年
于《海潮音》月刊发表佛学论文《佛学的标准》及多首诗作。
于《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月刊发表佛学论文《我之研究》。
1928年
入南京支那内学院,随欧阳竟无大师研习法相等。
考入上海大夏大学预科就读。
1929年
在上海大夏大学预科就读期间,积极参与同学会活动,参与发起、成立“乐天文艺社”,担任该校学生会编辑发行刊物《大夏月刊》总编辑及“预科编辑会”主编等职,题签《大夏月刊》刊名。
1929至1930年间,于《大夏月刊》发表《因明学》系列论文,发表多首诗作。
1930年
于担任“乐天文艺社”总务期间,动议并邀请鲁迅、郁达夫等诸先生到校演讲,后演讲成功举行。
《大夏大学预科同学会会刊》出版,封面由丰子恺先生应会刊编委会所请书、画。此事由虞愚转请。
于《大夏月刊》发表论文《因明学古今比较之研究》、《人生观宇宙观释谜》。
于《大夏月刊》及《海潮音》月刊发表多首诗词。其中诗作《南普陀题壁次太虚大师元均》刻石于厦门南普陀寺。
于上海大夏大学预科毕业后离校返回厦门,“应太虚法师命,始执教鞭于闽南佛学院”。太虚大师时任南普陀寺方丈、闽南佛学院院长。
1931年
考入厦门大学教育学院就读。
于《厦大周刊》发表论文《从论理学到辩证法》、《因明学发展中重要之变态》、《与卢维廉先生讨论耶教书》、《因明学与论理学之比观》及多首诗作。
1931年间,加入思明佛教会,积极参加该会活动。时太虚大师抵厦在武荣中学演讲,由虞愚译成厦语。
1932年
太虚大师应厦门大学心理学会、厦大教授所组文哲学会邀请,于厦大演讲《梦》、《法相唯识学概论》(每周一讲,分八次讲完)。太虚大师嘱虞愚笔记。后虞愚将所记《梦》》注明“太虚大师讲、虞德元记”、将所记《法相唯识学概论》注明“太虚大师讲、虞德元记、德元附识”,发表于《厦大周刊》、《海潮音》月刊。
于《现代佛教》月刊发表论文《现代佛学与现代哲学》。
题签厦门报刊《半周》刊名,于该刊发表文章《青年烦闷及其救济》。
于《厦大周刊》、《海潮音》月刊发表多首诗作。
1933年
虞愚“予承虚大师命”,任闽南佛学院论理、国文、常识等科目教授,课余与寄尘上人合编《厦门南普陀寺志》。后《厦门南普陀寺志》于当年出版,弘一法师题签内页书名,虞愚题签封面书名。。
皈依太虚法师,加入由皈依弟子所组慈宗学会,参与合编《慈宗要藏》。
时弘一法师驻锡厦门,虞愚时往参谒,请法师开示佛法,有弘一法师与蔡吉堂、虞愚三人合影照片及法师题赠二偈传世:
文字之相,本不可得。以分别心,云何测度。
若风画空,无有能所。如是了知,乃为智者。
竹园居士,善解般若,余谓书法亦然。今以幼年所作见示, 叹为玄妙。即依是义,而说二偈。癸酉正月 无碍
旅菲律宾,应邀于马尼拉中华佛学研究会演讲,后虞愚将演讲内容以题为《佛家心理学浅测》发表于《海潮音》月刊。
于《现代佛教》月刊发表《因明学大纲序》。
于《厦大周刊》发表论文《色之研究》。
于《厦大周刊》发表多首诗作。
1934年
专著《佛法浅释》由上海佛学书局出版发行。
厦门大学心理学会所编《心理论文集》出版,虞愚任编辑并于该论文集发表论文《佛家心理学》。同年,专著《佛家心理学》由厦门风行印刷社印行,于右任先生题签书名,太虚大师、常惺法师、会觉法师分别作序,弘一法师题词:
德元居士著佛家心理学为题二偈以志赞喜
白香山诗,老妪能解。斯文亦尔,善导蒙騃。
南欧北韩,盛誉驰传。复有德元,若鼎足三。
甲戌二月璎珞院沙门胜憧
于《民族(上海)》杂志发表论文《因明学发凡》。
于《海潮音》月刊发表论文《人间佛教的互助基础——一名从佛法批评克鲁泡特金互助论》。
于《厦门大学学报》发表论文《书法心理上一个重要问题》。完成毕业论文《书法心理》,指导教师为孙贵定先生。
于《厦大周刊》发表多首诗作。
1935年
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系,为厦门大学第十届毕业生。后受聘任厦门大学高中部理学教员及厦门中学教员。在厦大附中任教期间,担任社会科会议会员、出版委员会委员。
于《民族》杂志发表论文《墨家论理学的新体系》、《演绎推理上之谬误》、《唯识心理学大意》、《正名学派的论理思想》。
参与发起、筹备成立中国佛学会厦门分会,并为其中主要成员之一。中国佛学会厦门分会成立后,积极参与、组织分会活动。
于闽南佛学院讲《如何促进佛教之实现》,并将讲演内容整理成文发表于《海潮音》月刊。
近代著名诗人陈衍著《石遗室诗话续篇》出版。陈衍先生于书中称虞愚“通国文论理学、中国名学、中印哲学、尤精佛学。书法闯北魏之室,诗不暇苦吟,自有真语”,并收入虞诗多首以作举例——评《寄逸君》:直似古歌谣;评《上林处士墓》、《雨后即事》二诗:若令王文简、沈文慤见之,不知当著何倾倒矣;评《展曼殊上人墓》、《甲戌百花生日菽莊主人約予聽琴於蔚然亭上歸作》二诗:清气满纸。等等。书中还收入虞诗《石遗先生见赠绝句奉答》:
新诗见赠情深厚,期许言辞不在多。
才可经纶守邱壑,老逢危乱走关河(时丈方避兵来厦)。
早为南北东西某,一付悲欢离合歌。
拟共拂衣江海去,秋山迢递渺烟波。
陈衍先生于书中评价此作“第五句用檀弓语,极见浑成”。后该诗作虞愚选入《虚白楼诗》,并附陈衍先生早前赴厦门时赠虞愚诗原作:
总角工书世已称,更殷年少缀文能。
断章正好望吾子,青眼高歌老杜陵。
1936年
虞愚成名作《因明学》由太虚大师、江亢虎博士作序,虞愚自署书名,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华书局有鉴于当时全国高等教育学府因未有统一教材而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之状况,特与多所大学多个学科教授合作,编著、出版大学用书,至当年已开始陆续印行。《因明学》为首批二十册大学用书之一。
于《民族》杂志发表论文《名学导言》、《演绎逻辑与因明》、《宗教的科学研究》、《社会交互作用与社会对抗》。
于闽南佛学院讲《佛学与人生》,后将讲演内容整理成文发表于《海潮音》月刊。
于省立厦门中学讲《宗教的性质及其种类》,后将讲演内容整理成文发表于校刊《玉屏周刊》。
当选为中国佛学会厦门市分会理事会理事。
赴南京任职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办公室主任。
于《艺文》月刊发表诗作。
题签《佛海灯》一卷六期刊名。
1937年
《中国名学》由正中书局出版,于右任先生题签封面书名,虞愚自署内页书名。该著作是虞愚将于闽南佛学院所授教材略加删定而成。
《书法心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于右任先生题签书名,陈衍先生题词。
出席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哲学会第三届年会,于会上宣读论文《互涉的原理》。后虞愚就此事自述曰:“得与海内专家相聚一堂讨论学理,深感致力学术为复兴民族之根本要图,为人类之无限前途计,正有待于学术上做一番澈底之改造与建设”。
于《民族》杂志发表论文《宗之研究》。
于《人海灯》、《中国公论》月刊发表诗作。
抗战全面爆发后返回厦门,编著《印度逻辑》。
1938年
离厦,辗转港鄂等地经三峡入渝(重庆),后于国民政府复职。
是年秋,太虚大师假渝州长安寺作诗会,与会者二十,以李太白诗“海客来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分均。虞愚“得天字”,诗云:
直入如来地,真出大乘禅。
空庭寒雀语,疏树怅烽烟。
破碎江山梦,乱离文字缘。
异乡百不理,恣意作今天。
会后虞愚将与会诗作编为《戊寅渝州长安钱秋集》,于《海潮音》月刊发表。
太虚大师于佛学社,讲《佛教最重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虞愚笔记。
应太虚大师命,于重庆缙云山汉藏教理院任教,教授国文、文章作法科目。时太虚大师任该院院长并与法尊法师一起主持院内由教职员所组研究会,虞愚于研究会会议中提出论题“成立唯识义”,后虞愚将此论题整理成文以同一标题发表于《海潮音》月刊(见本年表1940年处)。
是年冬,重庆缙云山汉藏教理院于狮子峰建“太虚台”,虞愚记录。
太虚大师著《法相唯识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收入《法相唯识学概论》,为第一章节,署有“太虚大师讲、虞德元记、德元附识”。
于《东方杂志》发表论文《印度逻辑的发展》。
于《海潮音》月刊发表论文《因支之构成》、《演绎逻辑与因明》。
于《海潮音》、《民族诗坛》月刊等刊物发表多首诗作。
1939年
《因明学》再版。
《印度逻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虞愚自署书名。虞愚于自序中写道:去秋卢沟难作,主权与领土之丧失,几有日蹙百里之概。暴敌挟其武装力量之优越,蔑視国际联盟,破坏非战公约,故违历史惯例,不经宣战手续,而占領我土地,屠杀我人民,直欲率人类返于獉獉狉狉之境,绝非二十世紀所谓“文明时代”所宜有之现象也。余困蛰厦门,既不忍默视其沦胥,复无从假手以共济,则捨致力学术,又奚由自励自献哉?於是乃立志写成印度逻辑一书,深期是非之法则日彰,人类社会或有公理之可言,顾此书草创之日,頻闻空袭警报,脱稿之后十日,又值厦门沦于敌手之时,序此益滋余痛矣。
于《民族诗坛》月刊发表文章《抗战时期文学应负的使命》、《杜诗五言律作法举例》。
于《青年中国季刊》发表文章《文化的性质及其种类》。
于《海潮音》、《民族诗坛》月刊等刊物发表多首诗作。
1940年
参加支那内学院蜀院人日(正月初七)大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支那内学院由南京迁至四川省江津县。1938年人日,支那内学院院长欧阳竟无先生举行蜀院成立大典,众弟子云集。此后每年两次分别于人日、十月初八,欧阳竟无先生皆召集门人讲学。
是年重阳节,太虚大师集山中缁素陈真如、杨舒武、陶冶公、李子宽、虞愚等能诗者,同跻缙云山之狮子峰,作登高诗会。以王摩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韵。虞愚分得“茱”字,诗云:
万里浮秋色,凭危可佩茱。
山林还寂寞,天地共艰虞。
决眦孤峰变,回风众壑殊。
下方频送捷,今岁欲平胡。
于《青年中国季刊》发表文章《一个现实的人生观》。
于《读书通讯》发表文章《评欧阳著中庸传》、《墨子论知识》。
于《时代精神》发表论文《因明建设言论之方法(附表)》。
于《海潮音》月刊发表论文《成立唯识义》。
于《时代精神》、《民族诗坛》月刊等刊物发表多首诗作。
是年冬,厦门大学萨本栋校长赴渝公干,旅渝厦门大学校友闻讯后,即请萨校长聚会。虞愚参会,席间师生相谈甚欢。
1941年
《因明学》第三版印行。
赴贵州于国立贵州农工学院任教,历任该学院国文讲师、副教授。后该学院于1942年并入新成立的国立贵州大学,虞愚获延聘。
致信太虚大师:“……愚抵笻忽厉半载,此间待愚颇厚。惟念海通以来,中国文化以珠江流域为中心,颇思一广观摩,致力南方文化运动。近复得厦大来函,极盼愚返校任课,愚已复书一询究竟。倘厦大仍以教授下任而待遇又相若,拟*作回闽之计。缘厦大有文学院之设而图书又极丰*也。大师以为然否?……时代精神月刊,*出唯物史观批评专号,征稿于愚,曾写一文应之,颇费经营也……”。后《海潮音》月刊以题为《虞愚居士来书》刊登此信。
合编《中国社会思想之新综合》(全一册),收入虞愚论文《文化的性质及其种类》。
于《时代精神》发表论文《从互涉的观点来看唯物史观》。
于《时代精神》、《民族诗坛》、《狮子吼》月刊等刊物发表多首诗作。
1942年
是年秋,弘一法师于福建泉州圆寂,虞愚撰书挽诗以寄追怀:
抉择南山律,篇章四海传。
功深群籍里,德迈古人前。
论学情无隐,贻书墨尚鲜。
微言不可接,吹泪湿江天。
于《时代精神》发表论文《科学艺术与人生》、《唯识学今释》。
1943年
是年春,欧阳竟无先生去世,虞愚等三百弟子奔赴四川江津治丧。
受厦门大学萨校长聘,离笻回闽任福建长汀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于长汀厦门大学公开演讲,讲题为《科学艺术与人生》。
于《时代精神》发表论文《逻辑之性质与问题》。
于《现代青年》发表论文《战时文学应负的使命》。
1944年
当选为厦门大学校友会总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于福建永安举办个人书法展,参观者络绎不绝。
于《新福建》发表论文《科学艺术与人生》。
1945年
当选为厦门大学校友会总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连任),任文书部部长。
1945年年底至1946年年初期间,随厦门大学由福建长汀迁回厦门。
1946年
《怎样辨别真伪》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虞愚自署书名。
1946年间,晋升为中文系教授。
于《建言》发表论文《论爱之扩大》。
于《佛教公论》、《厦大校刊》等刊物发表多首诗作。
1947年
太虚大师圆寂,虞愚撰写《太虚大师挽辞》于《觉有情》等刊物发表。后厦门佛学会派员赴上海请得大师舍利数颗即拟建太虚大师舍利塔,虞愚参与其中并撰写刊发文章《拟建太虚大师舍利塔缘起》等。
以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身份,应台湾省训练团函聘,于暑假期间赴台担任“暑期教育人员讲习班”授课讲师,讲题为《文化之创造》、《哲学精神的价值》、《理则学四讲》等。此次历时五周的讲习班系由台湾省训练团及省教育厅联合举办,举办方选调了省内中小学校长、教员五百余名参加学习,特邀约了国内名教授及教育专家多人赴台担任授课讲师,讲题以祖国文化及有关教育之实际问题为中心。。虞愚在完成此次讲习班授课工作之余,于台北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书法作品“辉光天在抱、钩索月窥橼”楹联,荣获由上海文化委员会举办的“中正美术奖”书法类第一名。
当选为厦门大学校友会总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连任)。
于《银行季刊》发表论文《文化之创造》。
于《观察》周刊发表论文《哲学精神的价值》。
于《哲学评论》双月刊发表论文《唯识学的知识论》。
题写《台湾训练》半月刊刊名,于该刊发表论文《文化之创造》、《命题之构成:理则学研究之一》。
于《人间佛教》期刊第七、八期太虚大师纪念特刊、《厦大校刊》、《台湾训练》等刊物发表多首诗作。
《中国名学》再版。
1948年
太虚大师舍利塔建于厦门虎园路半山堂,虞愚撰写《太虚大师舍利塔铭》并将该文发表于《海潮音》月刊等刊物。
受民国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托,审查“哲学”类著作。
以厦门大学中文系哲学教授身份,应台湾省政府之聘,再次于暑假期间赴台担任由台湾省训练团及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三十七年度暑期教育人员讲习班”授课讲师,讲题为《中国人生哲学》、《怎样复兴中国文化》、《美学基本原理》等。
《厦大特刊》刊登厦大创办人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简介,简介由虞愚撰并书。
是年冬,丰子恺先生赴厦门,应厦门佛学会邀请作专题演讲,与虞愚认识。后丰子恺先生赴泉州凭吊弘一法师圆寂之地、应邀赴石码出席在石码中学举行的欢迎大会,虞愚等陪同。在石码中学举行的欢迎大会会上,丰子恺、虞愚二位先生都做了演讲。
于《读书通讯》发表论文《科学艺术与人生》、《莱布尼子元子论简述》、《费希特哲学述评》。
于《世间解》月刊发表论文《哲学精神的价值》。
于《东方杂志》发表论文《一种新信仰的人生观》。
于《灯塔》月刊发表文章《近体诗谱》。
于《厦大通讯》发表多首诗作。
1949年
于《新中华》杂志发表论文《康德不可知论述评》。
于《佛教文摘》季刊发表论文《哲学精神的价值》。
于《厦大通讯》发表多首诗作。
1950年
赴华东革大政治研究院学习、改造,历时半年结业后返回厦大,继续担任中文系教授。
于《现代佛学》月刊发表论文《唯心论述评》。
1951年
于《现代佛学》月刊发表论文《印度逻辑-因明底基本规律》。
1952年
1952年至1956年间,加入厦大中文系多个教研组,讲授《孔雀东南飞》、《杜甫的生平及作品》等课题。
1954年
应陈嘉庚先生邀请,为集美鳌园撰、书楹联及题词等,长联有(刻石):
联一
慨曩昔烽火弥天毓物培材在危难中坚持下去
喜今兹楼台如画移花补竹从废墟里创建起来
联二
博以取材备南北东西品类
工于象物得飞潜动植精神
应陈嘉庚先生邀请,为厦门大学形似半圆的大运动场命名。虞愚寓意深刻地把它命名为“上弦场”并撰联:自饶远势波千顷,渐满清辉月上弦。上弦为夏历每月初八、九的半圆月亮,相称上弦,有了上弦,必有月圆之时。后虞愚书“上弦场”三字及联句刻于主席台石壁之上。
于《厦门大学学报》发表论文《试论屈原作品》,后该论文收入1957年出版的《楚辞研究论文集》。
1953-1954年间,于厦门大学校报《新厦大》发表多首诗作。
1955年
厦门海堤工程全面完成,朱德委员长为厦门海堤工程的建成题写“移山填海”四个大字。为了纪念厦门海堤建设和朱德委员长题词,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修建海堤纪念碑,并于当年动工修建,于次年落成。厦门海堤纪念碑碑身正面刻“移山填海”四个大字,另三面刻碑文,记载着厦门海堤工程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碑文由虞愚书写。
1956年
1955年,斯里兰卡佛教徒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年,发起编纂英文佛教百科全书,要求各国佛教学者给予支持和合作。当时我国周恩来总理接受斯里兰卡总理的请托,要我国为他们的百科全书,撰写有关中国部分的佛教条目。周总理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接受这个任务后,即成立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聘请国内佛教学者担任撰述、编辑和英译工作(注:原文引用自《中国佛教》前言)。虞愚获聘并奉调进京,参与上述编写工作,同时担任中国佛学院教授。在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间,为佛学院学员、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等讲授佛学、因明学等课程,为我国培养了一些因明专业人才。
1957年
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于《哲学研究》双月刊发表论文《印度逻辑推理与推论式的发展及其贡献》。
于《现代佛学》月刊发表论文《因明学发展过程简述》。
于《文艺月报》发表多首诗作。
1958年
于《现代佛学》月刊发表英译中译文《法称“逻辑一滴论”的分析》,发表论文《试论因明学中关于喻支问题》、《试论因明学中关于现量与比量问题》。
1959年
于《现代佛学》月刊发表英译中译文《佛家哲学》,论文《‘因明入正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其传习》、《释迦牟尼所处的社会和他的思想学说中的几个显著的特色》、《龙树辩证法底基本特征》。
1961年
于《现代佛学》月刊发表论文《慈恩宗的传承及其中心思想初探》。
1962年
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连任)。
《光明日报》记者采访中国佛学院,了解该院教学、研究工作。虞愚向记者介绍了他所在的研究部因明组的研究情况,解释了“因明学”及其输入中国后的传播与发展情况,说明了研究因明学的重要意义。后该采访内容刊登于《光明日报》。
于《现代佛学》月刊发表论文《法称的生平、著作和他的几个学派》、英译中译文《真实与知识》。
厦门南普陀寺建会泉法师舍利塔于后山,虞愚书写塔铭。
1963-1964年
于《现代佛学》月刊发表多首诗作。
1965年
《护生画集-第五集》由丰子恺先生作画并配文,由虞愚先生书写配文于新加坡出版。书中收入虞愚诗《雨后即事》一首。《护生画集》始作于1927年,初集50幅出版于1929年2月(开明书店),弘一法师配文。抗战期间,丰子恺在逃难之中又绘成《续护生画集》60幅,并寄往福建,请弘一法师配文。大师在给丰氏的信中写曰:“朽人70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3集,共70幅;80岁时,作第4集,共80幅;90岁时,作第5集,共90幅;百岁时,作第6集,共百幅。护生画集功德于此圆满(注:原文引用自陈星著-《游艺人生:丰子恺传》182页)。
1966-1976年
十年浩劫,遭受迫害。
1977-1978年
于《厦门大学学报》发表《敬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诗二首。
于《诗碑》发表诗作《敬挽毛主席》、《恭谒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总理挽词》、《敬题周总理病中小像》。
1979年
受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题写福建省漳州市南山寺“天王殿”匾额。
于《泉州文史》发表多首诗作。
1980年
中国佛学院恢复教学,虞愚任院务委员至1982年。
任《法音》杂志创刊号编委,参与创刊,后《法音》创刊号于1981年出版。
《中国佛教-第一辑》出版。《中国佛教》是中国佛教协会将该协会于1956年间为斯里兰卡佛教百科全书编纂的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汉文原稿重新整理后,印成专册首次公开出版。书中收入虞愚撰写条目《慈恩宗》。
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连任)。
1980年间,福建泉州清源山弘一法师舍利塔重建完工。塔内石壁嵌有丰子恺先生所作法师线雕像,像下嵌有虞愚撰书像赞:
律以束躬,法以化俗。
功德庄严,相好具足。
遗教伊何,南山是嘱。
示寂伊何,仰止高躅。
应邀回母校厦门大学讲学并作书法表演。厦大校报《厦门大学》分别作了专题报道。
应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协会福建分会、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邀请,作短期讲学兼漫谈书法艺术。
与杨芾荪、温公颐、李匡武三位先生一道,联合倡议成立“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并于中国逻辑史研究会成立后受聘担任顾问。
于《鲁迅研究文丛》发表诗作《敬念鲁迅先生》(二首)。
为陈三畏先生著《同文异体隶字丛集》作序(书法)(注:《同文异体隶字丛集》于1993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1年
1980年底至1981年初,《中国逻辑史料选》开始编辑,虞愚任因明部分主编。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虞愚当选为该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届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1981年间,受聘担任厦门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
回母校厦门大学作题为《科学艺术与人生》的学术报告。
1981年底至1982年3月之间,国务院恢复古籍整理出版小组,虞愚先生任组员。
于《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玄奘对因明的贡献》。
于厦大校报《厦门大学》发表诗作《敬祝厦大建校六十周年》。
1982年
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因明专业研究生导师。
1982-1983年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办了因明学习班和佛学讲习班,虞愚讲授了因明理论、历史和《因明入正理论》、《唯识三十颂》等专书,听课的有京、津、鲁、晋的研究单位和高校的逻辑、哲学史、佛学工作者和研究生三十多人(注:原文引用自虞愚、刘培育撰《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因明座谈会。包括虞愚在内的专家们阐述了研究因明的意义和抢救因明的急迫性,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
以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兼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组组员身份出席古籍整理出版小组召开的关于校印《大藏经》的会议。
以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组组员身份,出席古籍整理出版小组召开的关于搞好哲学方面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会议。
1982年间,受聘担任厦门大学海外函授学院兼职教授。
题写重庆市梁平县金带镇双桂堂“金带寺”匾额。
《因明论文集》出版,收入虞愚论文七篇、译文两篇。
《当代楹联墨迹选》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选入虞愚楹联书法作品“云碎一春影,风含百鸟声”。
耐翁先生著《盆栽技艺》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虞愚题写书名并题词(书法)。
《泉州港与古代海外交通》出版,虞愚题写书名
1983年
增补为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7月27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组组长李一氓约见虞愚,虞愚向李一氓介绍了因明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情况,以及今后整理、研究因明的设想。李一氓说,整理研究因明,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必将对我国逻辑学有所发展和丰富,促进理论界普及逻辑思维方法,从而提高理论水平。李一氓对虞愚提出的整理出版《因明研究丛书》表示支持,并希望提出具体方案。
8月3-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逻辑史研究会、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人民出版社联合筹备、组织的“全国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在甘肃省敦煌、酒泉分段举行。来自12个省、市、自治区的55位因明、逻辑学、哲学、宗教学和理论宣传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和资料25篇,因明译稿4部。会议听取了虞愚等专家的学术报告,进行了专题学术讨论,并就虞愚担任首席主编的《中国逻辑史资料选·因明卷》初稿征求意见。会议还就今后因明研究规划进行座谈。虞愚学术报告内容于会后由崔清田先生整理成文,以题为《虞愚谈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发表于《国内哲学动态》。
8月20日,虞愚与刘培育共同撰写的论文《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连载发表于《古籍出版情况简报》。文章内容除学术部分外,还着重说明了建国后因明学几近“亡绝”的状况,呼吁有关部门重视并抢救因明学这门“绝学”。
陈孟麟著《墨辩逻辑学-修订本》出版,序言由虞愚与周云之共同撰写。
虞愚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身份参展的书法作品“苏和仲山高月小,范希文心旷神怡”,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和全日本书道联盟共同举办的“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后该作品收入《日中平和友好条约缔约五周年纪念—日中书道艺术交流展作品集》。
1983年5月,厦门火车站改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厦门火车站站名主标识“厦门站”三字由虞愚题写。
1983年间,题写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头门门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题写岳麓书院“六君子堂”横额。
1983年间,题写湖南长沙开福寺“大雄宝殿”横额。
题写江苏省南通市广教寺“法乳堂”内柱楹联:
悲彻万灵,智超有三。
人天师表,法海津梁。
应福建师范大学邀请,为师大全体师生作两次学术报告,并为师大团委会、专家楼撰写楹联。
为福州林则徐纪念馆、福建省博物馆撰写的长联刻成(刻木)。
于《泉州师专学报》发表论文《杜甫在诗形式上的创造》。
于《人民日报》、《台声》杂志、《法音》杂志等刊物发表多首诗作。
1984年
于《中国哲学年鉴-1984》发表专文《开拓因明研究的新局面》,为抢救因明“绝学”振臂高呼。
受聘担任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顾问。
当选为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
与梁漱溟、冯友兰、張岱年、任继愈、周一良、汤一介等多位著名学者一道,共同发起、组织、成立中国文化书院。中国文化书院成立后,历任该院导师、院务委员会委员。
在陈嘉庚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诞辰前夕,《福建日报》记者采访了虞愚。后采访内容以题为《弦歌相续无穷世—虞愚追忆与陈嘉庚先生的翰墨因缘》刊登于《福建日报》。
应邀赴泉州师专作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科学、艺术与人生》。
厦大书画研究会成立,校友虞愚受聘担任顾问。
厦门南普陀寺重建太虚大师纪念塔竣工,塔铭由虞愚撰、书。
题写厦门南普陀寺东、西山门石柱楹联::
东山门
喜瞻佛刹连黉舍,饱听天风拍海涛。
西山门
广厦岛连沧海阔,大心量比五峰高。
题诗《留题弘一法师舍利塔》,后该诗作刻于泉州清源山弘一法师舍利塔旁巨岩之上:
春满花枝不可寻,清源山上柏森森。
悬知诸艺皆馀事,直契孤云有本心。
东海学归偏托钵,南山律废赖传音。
际天石塔巍峨在,依约昙光远照临。
题写北京市团结湖公园西门公园名横额。
为欧阳竟无先生遗稿《难菿汉微言成内色义》重新标点并加简明注释,发表于《法音》杂志。
于《泉州师专学报》发表论文《论杜甫诗篇言情写景的特点》。
于厦大校报发表诗词作《敬题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铜像》。
于《法音》杂志发表多首诗作。
1985年
中国文化书院筹委会和九州知识信息开发中心联合举办第一期“中国文化系列讲习班”,虞愚任该讲习班导师,讲演《中国汉族的书法艺术》。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办的因明学和中国、西方逻辑史进修班,虞愚为三位主讲人之一。
担任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旅游部共同组织三人访日团副团长、审查委员,参加在日本高野山举行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高野山竞书大会。这是为纪念弘法大师圆寂一千一百五十年而举办的。中国选出205件作品参加了比赛,日本各地有十万人参加,作品多达十五万件。
应日本高野山大学邀请,《哲学研究》杂志编辑部组成以哲学研究所所长兼《哲学研究》主编邢贲思为团长的代表团赴日访问,代表团特邀虞愚参加。代表团先后访问了高野山大学、关西大学、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爱媛大学,松山商科大学、大阪经济大学、东京大学、筑波大学、国立京都博物馆等学术单位,分别跟关西地区、关东地区、四国地区的各界学者进行了多次座谈,交流了中日两国学术研究情况。此外,代表团还专门访问了日本岩波书店、《思想》杂志编辑部,就编辑工作方面的问题交流了情况和经验。虞愚在大阪的高野山大学讲《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应龙谷大学渡边隆生教授邀请在龙谷大学讲《中国唯识学的特质》;应松山市各界邀请作了题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理论》的讲演。
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虞愚向记者介绍了当年两次赴日访问的情况等。后采访内容以《学海架设友谊桥—访著名教授》为题刊登于《光明日报》。
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后采访内容以《述学昌诗翰墨香》为题刊登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重点介绍了虞愚在哲学研究、文化传播、诗词、书法这几个方面的成就。
题写南京古鸡鸣寺寺名“古鸡鸣寺”。
题写贵州省遵义市湘山寺匾额“人间净土”。
于《海交史研究》半年刊发表论文《玄奘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主要贡献》。
庄钟庆先生著《茅盾史实发微》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由虞愚题签(书法)。
1986年
应邀担任于山东青岛举行的“中西文化讲习研讨会”导师。
参与发起、筹备成立中华诗词学会,为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并担任福建省筹备委员会委员。
《弘一大师全集》编委会成立,虞愚为发起编辑全集的发起人之一。
应邀赴福建武夷山兰亭学院讲学。
应邀于厦门闽南佛学院讲《因明简介》。
1985年,厦门南普陀寺素菜馆“普照楼”破土兴建,在南普陀寺妙湛方丈、虞愚和设计专家的共同指导下,确定了与庙宇相协调的园林式设计方案。1986年,“普照楼”落成,虞愚题写楼名,将八间雅座命名为如意轩、清凉园、延寿厅、天厨阁、印月堂、吉祥居、维摩室及曼陀圃,并为十二道素菜代表作命名。。
《弘一法师在惠安》出版,书名由虞愚题写。
《统一祖国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选集》出版,收入虞愚诗一首:
台彭隔绝卅年余,薄海争传一纸书。
共商国是宁容缓,莫中他谋欲疾呼。
从此休论阋墙事,应凭肝胆照寰区。
于《哲学研究》月刊发表论文《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陈在正、孔立、邓孔昭等诸先生合著著作《清代台湾史研究》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由虞愚题写(书法)。
归侨女作家陈慧瑛著《厦门人》由鹭江出版社出版,虞愚题写书名并题词代序。
1987年
中华诗词学会成立,虞愚受聘担任顾问。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虞愚为首批特约研究员之一。
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连任)。
1988年
由虞愚、杨化群、黄明信共同主编的《中国逻辑史资料选-因明卷》进入统稿阶段,虞愚因病委托刘培育先生完成统稿工作(注:《中国逻辑史资料选-因明卷》于1991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出版,条目《玄奘》由虞愚撰写部分内容,条目《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虞愚撰写。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出版,条目《法相宗》由虞愚撰写。
于《法音-学术版》发表论文《因明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
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于10月在北京举行。虞愚因病未能出席会议,论文《因明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由传印法师代读。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书画集》出版,选入虞愚诗词书法作品《登万里长城》。
《中日书法百家墨迹精华》出版,选入虞愚书法作品: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因中华书局重印《因明学》,虞愚再次自署书名并撰写《重印说明》(注:中华书局重印版《因明学》于1989年出版)。
于病中创作《虞愚自写诗卷》(注:《虞愚自写诗卷》于1989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后采访内容以《辉光钩索如橼笔-访书法名家虞愚》为题刊登于《光明日报》。文章重点介绍了虞愚的书法造诣。
周山先生著《中国逻辑史论》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名由虞愚题写(书法)。
盛国荣先生著《盛国荣医学论文集》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由虞愚题写(书法)。
余纲先生著《余纲书法篆刻选集》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虞愚题词代序(书法)。
1989年
于《哲学研究》月刊发表论文《法称在印度逻辑史上的贡献》。
《中国佛教-第三辑》出版,收入虞愚撰写条目《因明正理门轮》、《因明入正理论》、《大乘百法明门论》。
7月28日,于厦门逝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7 10:5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